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山东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述评(上)

更新日期:2021-09-17    浏览次数:0

      8月2日,位于黄河尾闾的东营新汇海滩上,两只混群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勺嘴鹬,正晃着娇小美丽的身形悠然散步。幸运的摄影爱好者、“鸟友”孙杰,把它们的第一次光临定格在影像中。

      勺嘴鹬是极度濒危物种,全球数量仅存不到200对。孙杰说,是黄河三角洲的好生态引来了各种珍稀鸟类的眷顾,成为鸟儿们的“国际机场”。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按照“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目标要求,坚持立足山东、跳出山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自身、协同推进,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的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大廊道、改革开放先行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系统谋划,精准推进

        ——找准定位、谋定而动,统筹考虑、多规合一,集中破解困扰生态保护的重大难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如何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如何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精准发力?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导向性的重大问题亟待答案。

       山东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级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研究谋划,成立了由省委主要领导任组长、16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省委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大事项。

       落实国家战略必须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彰显特色。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从黄河入鲁第一站东明县到黄河入海口东营市垦利区,对沿黄9市进行深入调研。去年6月到7月,山东从省市县三级抽调的400名工作人员分成25个小组,奔赴山东沿黄25个县(市、区),开展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普查调研工作,围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黄河安澜等7个方面进行大普查、大摸底。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说,普查调研历时一个半月,形成了1个总报告、7个专题报告、25个县(市、区)分报告和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沿黄地区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编制规划和落实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规划编制过程中,山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组织完成黄河水资源利用等10个重大课题研究,组建了由6位“两院”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各类座谈会30余次,并主动与其他沿黄省(区)对接规划编制工作。

       一次次调查研究、一场场科学论证、一步步深入推进……从宏观到微观,从思考到谋划,从要求到部署,战略思想不断深入,构想逐渐变为现实。今年3月,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正式印发实施,目前生态、水利、文化等9个专项规划也已编制完成。

       生态保护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最大任务,也是各地的首要责任。借助规划编制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二级悬河”态势严峻、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等长期困扰我省的重大难题将得到集中破解。

       规划既定,重在落实执行。山东创新体制机制,在省市县三级均成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起省市县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重点任务分工到相关部门和16市,每一条都责任到人。”省发展改革委蓝色经济区建设指导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建设指导处)副处长张军鹏说,目前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落实措施已构建完毕。

       东营市新旧动能办副主任张月锐办公桌上,放着在全省率先印发的《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东营要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重要标杆。”他说,为把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转化为具体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东营论证推出245个重大项目,其中生态保护项目60个,预计总投资额1040亿元。

       项目是落实规划的核心抓手。山东坚持问题导向,谋划了黄河口国家公园、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安居、引黄灌区农业节水、潍柴配套产业园等500多个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今年,山东推动实施了生态保护等10个方面的39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5万亿元。

       纲举而目张,执本则末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四梁八柱”立起来,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就有了牢固支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扬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就有了作战书、行军图。

生态优先,彰显特色

       ——将保护生态作为首要责任,以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牵引,打造山东特色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屏障

       8月24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高级工程师朱书玉,正与同事一起查看互花米草的最新治理进展。

       作为一种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根系发达,具有超强的繁殖扩散能力,蔓延之处其他生物几无生存空间。“我们采用生态围堰、机耕船旋耕等方法开展治理,到明年全部治理完成。”朱书玉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以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牵引,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屏障。

       河海相激,三角洲是物种保育的方舟;水盐拉锯,三角洲又处在脆弱的边缘。保护三角洲,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就是守护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

       “坚决做到保护第一,坚决做到生态优先,坚决做到系统治理。”为呵护生态绿洲,用水指标再紧张,山东也坚持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2020年累计补水6.37亿立方米,其中现行流路湿地和备用流路湿地补水量比近10年平均值增加3倍多。参加工作20多年了,朱书玉明显感到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力度前所未有。

       山东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开展潮间带湿地恢复研究,实施以黑嘴鸥、东方白鹳等关键物种繁殖栖息地保护和鸟类保护等生物多样性工程。去年以来,累计修复滨海湿地3.3万亩、岸线5.3公里,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油田设施全部退出核心区。

       生态优先,换来了芦苇叠翠、柽柳摇曳、百鸟欢腾。在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至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12种增加到25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经此迁徙、越冬、繁殖。

相关调研发现,山东生态廊道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县沿黄防护林断带率达到33%左右。直面问题,山东把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全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行动,明确到2025年建成初具规模的黄河生态廊道。

       3月13日,山东举行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93个、总投资427.4亿元。“我们抓住机遇实施黄河水乡湿地项目和1300公顷的景观绿化工程,进一步提升生态效益的宽带和广度。”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党工委副书记李斐说。

       高标准推进泰沂山区、黄河滩区、东平湖、南四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沿黄防护林工程,打造济南—德州、滨州—东营黄河百里风貌带……目前,山东黄河段绿化面积超21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

       世界大江大河治理经验表明,河流是流动的有机体,全流域是一个生命整体。江河治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需要不断加强沿黄区域联动,深化共治合作。

       近日,山东、河南两省签订行政边界地区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深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执法交流合作,共同防治行政边界地区环境污染。而在4月,两省还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最高资金规模1亿元。

       前不久,山东出台意见,明确10月底前实现全省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全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各流域上下游地区治污的积极性,加快形成责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财务管理处处长邵长城说。

量水而行,综合防治

       ——始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始终把保障黄河长久安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既让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又构筑稳固安全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中秋节前,无棣县车王镇温家庙村的玉米颗粒饱满,丰收在望。玉米地边的管道沟渠,是去年冬天施工兴建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因为盐碱地需大水压碱,喷灌、滴灌节水方法在这里行不通。减少土渠跑冒滴漏,是灌溉节水的最优选择。”无棣县水务局局长商涛说。

       黄河水是无棣县高度依赖的唯一淡水资源,全县近80%以上的农田直接或间接需要用黄河水灌溉。去年,无棣史无前例地投入2.16亿元,对引黄河道进行升级改造,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32万亩,惠及7个镇(办)90余个村。

       黄河治理,水是最大刚性约束。据统计,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已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是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山东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严守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在全国率先出台《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聚集区水资源论证全覆盖;在全省65处引黄灌区全面实施农业节水工程,让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绿色节水,还要靠科技。东营发挥黄三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平台作用,联合高校院所,围绕盐碱地农业开展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为黄河流域乃至世界盐碱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2020年,山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30.1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09立方米,分别较2015年下降21.72%、13.5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领先全国近10个百分点,连续18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

       洪水风险依然是治黄的最大威胁。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800多公里悬河大部分在山东,尤其是东明县高村以上河段,“二级悬河”形势一直比较严峻。

       作为黄河下游最大的蓄滞洪区,东平湖是山东黄河防洪的“重中之重”。如今,总投资7.83亿元的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和3座大型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面完成。在大堤上俯瞰,防浪效果更强的栅栏板护坡、生态美观的雷诺护垫砼联锁块护坡、平顺通畅的堤顶道路、整齐划一的生态行道林相得益彰,成为保障河湖安澜的钢筋铁骨和坚实屏障。

       山东全面打造黄河安澜段,黄河下游“十三五”防洪工程主体完工,6座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黄河山东段主河槽过流能力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量级。今年以来,山东接续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引黄涵闸改建工程以及安全监控系统等重点项目,打造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区。

       9月,行走在黄河大堤,一座座高高的村台上,一排排白墙红砖的房屋映入眼帘。东明县长兴集乡71岁的冯青山,盖过4次房,一辈子积蓄都花在了垫台盖房上。今年,他搬进8号村台兴东社区的二层砖瓦房,不仅再也不会为安居发愁,还过上了家门口就能就医拿药、逛超市的社区生活。

       万里黄河,在山东留下了1702平方公里的滩区,60万群众居住其间,饱受黄河泛滥之苦。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紧盯黄河滩,于2017年全面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通过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5类工程,给60万滩区群众稳稳的家。截至今年5月底,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全面完成。

       秋风今又是,滩区换了人间。眼下,菏泽市黄河滩区28个村台社区全部分房到户,14.6万余人陆续搬入新家。滩区群众彻底摆脱“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

       黄河宁,天下平。滔滔黄河,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山东正扛牢责任,奋力争先,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山东力量。

来源:大众日报


Copyright © 2020 山东绿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05021644号